全国降温开启“速冻”模式 技术创新却点热LED行业
印度信息通讯部(MeitY)现在正与印度理工学院(ITT)和印度飞利浦公司合作研究 LiFi技术,希望可以与光纤网络相互补,将该技术用于无光纤网络但有通电的区域,并用在医院或潜水设备。根据他们的研究,在1公里的范围内,LiFi的速度可以达到
入冬以来,经历了几次降温,秋裤套上了,袜子拉长了,南方小伙伴们再也不吵吵热了,反而开始集体要求供暖。这一切都说明,冬天已经实实在在地来临了。降温远远没有结束,新一波强冷空气即将来临。但是,这股冷空气似乎并没有影响到LED行业人士的奋斗热情,接二连三传来的技术创新消息让这个冬天不太冷。
结合LED及IoT,LiFi或将应用于智慧城市与信息安全领域
印度信息通讯部(MeitY)现在正与印度理工学院(ITT)和印度飞利浦公司合作研究 LiFi技术,希望可以与光纤网络相互补,将该技术用于无光纤网络但有通电的区域,并用在医院或潜水设备。根据他们的研究,在1公里的范围内,LiFi的速度可以达到每秒10GB。
信息通讯部的网络教育研究部门(ERNET)董事总经理Neena Pahuja表示,LiFi可用在智慧城市中,这些通讯技术将成为印度主要的基础建设,也希望这些设备能结合物联网(IoT),并与LED灯泡连接。
LED散热装置的新突破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高级工程师李宽安介绍了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LED散热技术。这些公司能够成功地消除所有障碍,并使用线材形式及风扇强制方式散热,并获得良好的散热效果。发明人张逸兴指出,该设计解决了散热问题,满足了高效、高可靠、低成本的LED驱动电源需求,从根本上解决了LED发展的两大难题。
美研发出单片集成三色LED 未来将包含更多颜色组合
基于铟镓氮化物(InGaN)多量子阱的应变工程,美国密歇根大学已经开发出单片集成的琥珀-绿-蓝色LED。该应变工程是通过蚀刻不同直径的纳米柱来实现。
研究人员希望未来能用635nm光致发光的量子阱生产出红-绿-蓝LED,为基于这种像素LED的微显示器提供可行的方法。其他潜在应用包括照明、生物传感器和光遗传学。
除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支持外,三星还为制造和设备设计提供了支持。研究人员希望开发出基于现有制造基础设施的芯片级多色LED平台。
英国新型LED路面可提示司机和骑车者
一种新型嵌入LED灯的路面在伦敦揭幕,目的是帮助检测行人,并且警告司机以及自行车手道路上出现的危险。 新的道路由一家名为Umbrellium的公司为保险公司Direct Line开发,并将高清摄像机和LED嵌入路面。
道路上的两台照相机能够记录数百个变量,并检测到十字路口22米范围内的行人或其他道路使用者。信息可以从相机送到电脑,该电脑在不到百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做出反应,让LED显示各种颜色和图案。
道路使用机器学习来预测行人运动,为他们创造一个十字路口。道路表面采用可以嵌入沥青的高冲击塑料。根据设计师的要求,塑料表面能够承受很大的交通流量。道路的塑料表面有超过660个LED灯,可编程改变颜色和图案,以便为骑自行车的人或司机提供行人过路警告。
原型道路是防水的,可以保持车辆和人的重量,能够区分人,车辆或自行车之间的差异。
科研人员成功开发超纯绿光LED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实验室科研人员最近发明了一种超薄的可弯曲的发光二极管(LED),它能发出超纯的绿光,研究人员使用这种精细色调显示了三个字母ETH。研究团队负责人Chih-JenShih教授对他的研究突破感到非常满意: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成功地生产出像我们这样纯净的绿光。
Shih教授指出,该项研究将助力下一代用于电视和智能手机的超高分辨率显示器的生产。电子设备屏幕必须能够产生超纯的红、蓝和绿光,以便让显示器能够产生出更清晰、更丰富的细节以及更精细的颜色范围调节图像。此前的技术研究已经可以实现红光和蓝光的纯度生产,然而纯色绿光似乎遇到了技术瓶颈,很难达到技术突破,主要原因在于受到视觉限制。相比于红色和蓝色光线,肉眼很难分辨出绿色色调的变化,这使得超纯绿色在技术生产上变得非常复杂。
照明新成果!新碳纳米管纱线拉伸即可点亮LED
简单来讲,你拿一条纱线,拉伸它,就会产生电能。把它们缝进上衣,无需外加电源,人正常呼吸就能产生电信号。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纳米研究所卡特海恩斯博士就近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中外合作研究成果接受采访时说。
这种名为Twistron的纱线由许多碳纳米管纺成,单根碳纳米管直径比人头发丝直径小一万倍。为了使纱线具有高弹性,研究人员不断提高捻度,使其形成类似弹簧的结构。
|
GMT+8, 2025-1-16 02:31 , Processed in 0.041151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